运动会报道十篇

admin 3个月前 (02-05) 其他直播 31 0

  运动会报道篇1

  运动会报道稿

  看!那一面面迎风飘舞的彩旗,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听!那一阵阵惊天动地的欢呼,是回响在耳边胜利的风声。运动场上的你们,是胜利的标志,运动场上的你们,是青春的赞叹。去吧!去迎接那伟大的挑战,去吧!去做一名追风的少年。

  运动会报道稿

  大海如此的浩淼,鼓声多么美妙,运动员们,你们不再像平时那样渺小,我们默默的祈祷,以你们为骄傲,我们会永远为你们叫好,看,终点就在眼前,听,同学为你呼喊。鼓起勇气奋力向前,用你的荣誉带给我们希望。

  运动会报道篇2

  枪声,吹响战斗的号角。

  胜利,在重点招手,

  勇士们在疆场拼搏,

  汗水,在风中挥洒。

  追风英雄,我们为你骄傲,

  我们因你而自豪。

  致接力健儿

  接力棒

  在你们手中传递

  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运动员

  在跑道上奋斗

  振奋着每个人的精神

  2

  呐喊声

  在运动场上空振荡

  激励着运动员们更加努力

  放开脚步,追逐梦想,接力赛场是你们挥洒的舞台。努力吧,同学们因你们而骄傲!

  3

  那三个零——致5000米运动员

  在五的后面加三个零

  就成了完美的五千米

  第一个零

  描述着运动员的毅力

  像那不知疲倦的英雄

  奔跑永无止境

  第二个零

  象征着对极限的挑战

  这是一般人无法超越的极限

  却又是你最美的时刻

  第三个零

  飞扬着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

  或许你并不擅长奔跑

  但你却乐于追逐这种精神

  背负着三个零的运动员们

  祝你们好运

  4

  致百米运动员

  快如离弦之箭;

  疾似撒疆野马;

  你们的速度让我们惊叹;

  你们的精神让我们钦佩;

  流汗千日,

  只为今日一搏;

  疾踏百步,

  只为终点一触;

  胜利再向你微笑;

  成功在向你招手;

  加油啊!

  健儿们!

  6

  赞800米运动员:

  在赤色的长廊上,有两圈弧长,

  在绿色场地上,有你的明亮,

  画出两圈生命的轨迹,

  夺得无数由衷的惊喜。

  迈出不一样的生活旋律,

  奏出不同凡响的歌曲!

  你的表演场,让你自由徜徉!

  你的起飞场,舒展你的

  2.

  liu19982020 | 一级

  .随着播音员一声令下,一名xx代表团方阵踩着《运动员进行曲》的节拍,雄壮而优美地迈进运动场,刹那间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台上的“人海”的欢呼一浪高过一浪,看,新生团来了,一身笔挺的军装,矫健的正步,恩,一个月的军旅生活,他们没有白过,在他身上我们找到了朝气,看到了希望。我们老生一代也不示弱,都有了新花样,相信这好的开头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好的结果,我们拭目以待!

  2.人类的力量在那一刹那展现,拚搏在那一瞬间化为生命的起点,在那一刻万物化为虚有,只知道,胜利并不遥远。抬起头往往前面,终点线已依稀可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将在近日兑现。洒一把艰辛的汗水,继续抬起疲倦的脚步,爆发的一吼气贯长虹,继续向前,不论成功与否,你已曾经拥有。曾记否,在终点欢呼,震惊四周。

  运动会报道篇3

  观众朋友们,桃源小学冬运会开始了,大家争相要把平时训练的成果在运动会上大显身手。

  瞧!这边六年级跳长绳的同学正在激烈的比赛中,随着绳子快速,有节奏地甩动,如轻快的小兔子一般,一个紧接一个地跳着呢!看!那边三年级的同学正在进行障碍接力跑。同学们过“关”斩“将”,风驰电掣,竭力要为集体争光呢!再看那边,踏石过河的比赛进行得也很激烈,虽然天气冷,但这丝毫没能阻挡同学们比赛的热情。这位同学刚接过垫子,那位同学就迫不及待地跳上去,在一秒钟以内弯腰、转身,拾起垫子,顷刻间就到了岸边。随着一声哨响,拔河比赛开始了,大家用尽全力拔,同学们憋红了脸,龇牙咧嘴的,好像所有的力量在此刻全部爆发出来了。场边的啦啦队为场上队员们呐喊助威,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运动员们似乎越来越有劲了。虽然比赛的结局让各个班级“几家欢乐几家愁”,但大家都赛出了团结一致的班风。

  这次冬运会结束了,看到同学们那么精神抖擞的样子,我们相信下届运动会时同学们会再创佳绩。

  运动会报道篇4

  奥运期间人民网推出的奥运专题网络频道开设有“奥运时评”、“奥运江湖看我两‘昭”’、“奥运策动力”、“奥运文化”、“科技奥运”等25个特色栏目,内容分为新闻区、评论区、互动区、多媒体区、资料区五大区块,推出“我说奥运”、“我博奥运”、“我拍奥运”三大互动栏目;并且充分发挥互联网自身的特点与优势,采取图文滚动播报、全程视频直播、特约评论员快评、博客、播客、掘客等29种报道手段;每天以中文(简体、繁体)、英文、法文、日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6个外文版本,和藏语、朝语、蒙古语3个少数民族语言版本,同步向国内外最新奥运讯息。除了在奥运频道中集中呈现以奥运为主题的各种资讯外,人民网还率先在国内网站中正式在在网站首页推出奥运版块。

  三大报道阶段

  根据分析,人民网取得的不凡成绩,与其分阶段制定的传播策略、采取的报道理念、创新的传播方式、报道手段密不可分。举办奥运会从成功申办到基础设施建设、各项相关王作的筹备与开展再到奥运会开闭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王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态的发展,媒体的报道也相应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其中媒体的角力主战场、受众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奥运比赛期间的16天黄金时段。以8月8日奥运会开幕为界点、按照时间脉络,媒体的报道大致可分为奥运会开幕前期、奥运会比赛中期、奥运会闭幕后三个主要阶段,在每一阶段中媒体要达到的传播效果、制定的媒体战略、报道重点、报道方法、报道方式均有所不同。

  奥运会开幕前期阶段,报道焦点为奥运会各方面的筹备情况、各国军团的备战状况、本届奥运会的特色看点;媒体以品牌栏目、多样的活动策划塑造自身形象、抢夺受众市场,烘托奥运会气氛,为奥运会顺利举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1月30日人民网举行奥运战略会,提出“携手人民,共享奥运”的口号和“全球视野,人民参与”报道宗旨;7月29日正式推出新版奥运赛迹8月6日,人民网先于其他网站在首页推出奥运版块,全面升温奥运报道。8月1日,网站特色评论栏目《奥运时评》与广大网友探讨“人文、科技、绿色”的奥运理念,共享奥林匹克之和平与友谊精神;“为奥运加油”、“爱我中华祝福奥运”等活动吸引了上百万网友在网上签名留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为奥运升温。

  在8月8日至8月24日奥运会比赛进程中,媒体关注视线转向奥运会赛事赛况,就各类比赛项目展开全面跟进报道,同时各种增进与网民互动、联系的栏目、活动大量跟进,增强网友对网站的黏着度、依附性。人民网在此期间共推出近40个互动栏目,其中包括“奥运博客圈”和服务性栏目,内容涉及奥运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细致地为网友提供各种服务。

  奥运会结束后,媒体主要的任务是梳理信息、对本届奥运会进行回顾总结、作出理性反思、预测影响、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四大制胜策略

  1 “移动奥运”占领受众市场

  人民网积极拓展自身业务,使人民网奥运新闻产品成功占领手机、国内火车站液晶电视等新兴媒体终端。奥运前夕,人民网面向中国移动用户、中国联通用户推出《人民奥运手机报》,每日早晚各一期。包括“我看奥运”、“我说奥运”等栏目。集赛况看点、情报分析、金牌榜、观赛指南、读者互动于一体,部分栏目实现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报。“人民网奥运快讯”则在全国450座城市近500个火车站的液晶屏终端上成功上线,98%的铁路列车旅行人群可以了解到由人民网提供的奥运信息。

  2、新老媒体联盟 报网深层互动

  以奥运为主题的内容涉及广泛,任何一家媒体在面对如此重大的新闻题材时,自身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人民网广泛与国内各地方报纸及电视台、特色网站等建立协作同盟,实现奥运报道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共享。在同一集团内部,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展开深层互动,新老媒体优势互补、相互推介,增强了双方的竞争力。人民网借助《人民日报》报系资源、人力资源为自身提供丰富、独家的第一手稿源。如人民网“《人民日报》记者报道集”栏目,包涵了《人民日报》前方报道组78名记者的照片、简介、写的奥运稿件、个人博客等内容,展示人民日报社奥运报道团强大的采编实力和记者的个人风采。

  3、互助活动增强网民黏着度

  在这次奥运报道中,国雀鞔竺呕网站通过在网上网下开展多种互动活动的方式,吸引网友关注媒体设置的议题,使他们广泛参与到新闻产品的制作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网民对网站的黏着力、忠实度。人民网根据网民的不同特点爱好、行为需求,设置了内容多样、种类繁多的互动活动,向网友发起总动员,如通过“奥运原创摄影有奖征集”栏目,向手机网友征集奥运图片及摄影作品;有奖征文、话题论谈、对国内参赛运动员与团队发表留言、竞猜投票活动以及调查类活动,均受到网友的欢迎,截至8月14日,累计点击已超过2.5万,跟帖超过150条。栏目力图以广大奥运志愿者的独特视角去观察奥运,把他们服务奥运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论坛这个平台传递给网友,让广大网友也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奥运,感受奥运。

  4、策划、创意先行“面孔”别具一格

  以往媒体对重大体育赛事的报道多局限于记录赛程、结果的“规定性动作”,和受众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焦点体育人物上,对“有限”公共新闻资原的抢夺,往往导致媒体间议题雷同、报道风格相似、设置的栏目版块相近的司质化现象。在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报道中,人民网从报道宗旨、传播理念、媒体形象、页面设计、栏目设置到报道内容、报道方式等各方面展开策划、定位,页面大气端庄、简约灵动,一系列精品栏目各具特色,的许多独家新闻稿件被国内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人民网以创意、策划实现了新闻产品的差异化,塑造了受众的识别点,打造了自身新闻产品的竞争优势。

  运动会报道篇5

  而作为目前湖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最具市场化、专业化特色的综合性体育类报纸,《体坛周报》对于奥运报道自然也是非常重视,定期推出了北京奥运特刊,此特刊所占的版面是B1至B8版。特刊所占版面之多充分说明了《体坛周报》对北京奥运报道的重视程度。但是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北京奥运会报道媒体大战中取得一席之地,《体坛周报》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专业化特色以及内容上的优势。本文试图分析《体坛周报》在北京奥运会前期报道上所具有的特色。此外,本文还将简单探讨《体坛周报》奥运报道凸显的议题。

  报道总量

  媒体对某个对象报道量的多少,体现了媒体对其的关注程度。

  《体坛周报》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1天的3月26日推出了北京奥运特刊。之后基本上在每周三都会推出一期。《体坛周报》每期的版面共有32个版,其中北京奥运特刊有8个版面,占到全部版面的1/4,共有头版、纵横、要闻、专题、国际、名人堂等6个栏目。在本文所研究的时段内(2007年8月8日至2008年2月27日),除了2007年10月17日、2008年2月13日这两期外,其他的每个周三都有北京奥运特刊(注:2008年2月6日《体坛周报》未出版),共有27期、216个版面,与北京奥运有关的各类报道总数为748篇。以上的数据说明了有关北京奥运的报道受到该报的极大重视。

  报道类别

  《体坛周报》北京奥运特刊的报道涉及了北京奥运会的方方面面,为了便于统计分析,在参考了各大媒体奥运报道的分类方法后,笔者将其分为奥运会筹备情况、中国备战奥运情况、世界诸强动态、与奥运会有关的各类活动、外国媒体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奥运知识和历届奥运会回顾、北京体育场馆介绍、对前奥运冠军的专访及其他等9个主要报道类别。

  从报道数量上看,中国备战奥运情况的报道数量最多,占到了报道总数的25.4%,其次是北京体育场馆介绍(15.5%),再次是世界诸强动态(14.8%)。

  报道特色

  从对报道类别的有所侧重以及对报道内容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体坛周报》的北京奥运报道具有以下特色:

  报道视野广阔,奥运报道的内容具有广泛性。通过统计,笔者发现,奥运知识和历届奥运会回顾、北京体育场馆介绍、对前奥运冠军的专访等奥运背景报道,数量很多,三者相加共有256条之多,占到总报道量的34.2%。《体坛周报》并没有拘泥于对北京奥运会本身的报道,还在报道中增加了很多与奥运会有关的背景知识,这有助于增强受众对奥运会的了解程度,增加受众对北京奥运会的兴趣。例如,在奥运知识方面,推出了金牌夫妻、金牌兄弟和金牌家族等系列,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在历届奥运会回顾方面,主要回顾了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回顾的内容包括奥运会主办方在开闭幕式的设计(《水火相容》、《火炬接力事故频发》)、场馆(《场馆禁行鸟粪成堆》、《垃圾场变身奥运村》)、安保工作(《奥林匹克公园的爆炸声》)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北京体育场馆介绍方面,涉及的奥运场馆包括工人体育场、工人体育馆、朝阳体育馆、东单体育中心、东长安街体育场等;在对前奥运冠军的专访方面,涉及的前奥运冠军包括林伟宁、杨凌、乐静宜、李娜、罗薇、陈艳青、熊倪、唐灵生等。

  《体坛周报》的奥运报道涵盖了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方方面面,报道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向读者全方位地介绍了北京奥运会及奥运会的相关知识。

  在深度报道上下工夫。《体坛周报》充分发挥了平面媒体在深度报道上所具有的优势,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不同层次,运用多种报道体裁和形式反映同一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着眼于深入解剖、深刻透视。比如,在2007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北京奥运特刊中,围绕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这个主题,《体坛周报》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全面深入地报道了各类与此主题有关的活动、各界人士的反应以及国外的知名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

  北京奥运会准备情况是主要的报道议题。根据统计,中国备战奥运情况和世界诸强动态这两个类别的报道数量分别为190条和111条,两者相加占到了总报道数的40.2%,可见《体坛周报》很重视对北京奥运会准备情况报道和关于世界诸强相关动态的信息传播。对北京奥运会准备情况的报道既包括对有关赛事的报道,也包括对有希望在北京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运动员备战情况的报道。虽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法国人顾拜旦有句名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但是竞技体育毕竟还是要靠成绩说话的,镁光灯往往是为获胜者准备的,他们才是媒体和观众的宠儿,媒体不遗余力地报道有望得奖的运动员近况也是正常的。

  报道基本上都是本报采写,很少采用其他媒体作为新闻来源。《体坛周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体育平面媒体,周发行量一直稳定在400万份以上。报社拥有长沙、北京和深圳3个编辑部,北京、上海2个记者站,拥有强势的全球体育内容资源,在2004年度中国最知名500品牌中,《体坛周报》是唯一人选的体育平面媒体。在国内,《体坛周报》可以说是权威性的体育媒体,本身也拥有丰富的体育内容资源,因此它的新闻报道基本上都是由本报采写,对于国外媒体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也只是少量地进行了引用,涉及的国外媒体包括法国的《队报》、德国的《踢球者》和《明镜周刊》、美国的《今日美国》、美联社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比如,2007年8月8日这一期的北京奥运特刊选取了德国著名的体育报纸《踢球者》对北京奥运会的两篇报道――《美妙的和谐》和《中国对禁药的决心》。

  《体坛周报》奥运报道的议题分析

  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传媒通过对报道内容的选择以及如何决定新闻的优先度、表述方式等,形成媒介议题/议程,而媒介议题/议程会作用于受众对现实的认知。具体到《体坛周报》对奥运会前期报道来说,其议程形成的过程就是《体坛周报》的决策部门确定发表哪些主题的文章,如何使报道的标题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语言是否生动,还有文章的篇幅、版面该如何安排。

  笔者发现,首先,《体坛周报》在篇幅和版面安排上就体现了对北京奥运报道的重视,而这种重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它所拥有的广大读者把北京奥运新闻列为关注的重点,由此可能会提高读者对北京奥运的关注度。

  其次,在报道内容的选择或者说是报道的倾向性上,《体坛周报》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基本上都是正面的,或者说主要报道的都是我国在筹备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反映存在问题的报道只占极少的部分(如《刘翔国旗事件:没事找事!》、《奥运达标赛放水有理?》、《让奥林匹克纯粹一点……》、《明年,让海宁放心深呼吸》、《别把奥运弄恶心了》、《中国游泳水平不高猫腻不少》等)。这种报道倾向和我国政府扩大北京奥运会影响、争取把北京奥运会办成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奥运会的政策是一致的。在这里,政府的意图变成了媒体的核心议题。而接下来媒体的核心议题就可能会转化成公众的核心议题。

  最后,在标题的使用和语言的运用上,一些既能吸引读者眼球,语言又十分生动的标题在报道中被经常使用,如《北京盛邀世界》、《姚明刘翔斗嘴:我要点火!》等。好的标题会使读者有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生动的语言会加深读者对所阅读的报道的印象。《体坛周报》的奥运报道在对标题和语言的运用上无疑是做得比较好的。

  结语

  作为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体育平面媒体,《体坛周报》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上体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在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要想在北京奥运会报道这块大蛋糕上分得一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体坛周报》无疑在这方面做得较好。

  《体坛周报》通过推出北京奥运特刊,在竞争激烈的北京奥运会报道媒体大战中占得了一席之地,保证了报纸的销量,这对于其他平面媒体进行北京奥运报道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同时,《体坛周报》的北京奥运报道凸显出一定的议题,是媒介议程设置的体现。

  运动会报道篇6

  关键词:新闻策划;奥运报道;报纸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160―0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报纸的奥运报道策划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搜集了有关体育理论、体育社会学、新闻传播学、新闻策划学、报纸编辑学等学科中有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 调查法 选取我国部分省市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综合性报纸、体育专业报纸作为调查对象,这些报纸是我国各地的主流新闻媒介,涵盖了中央、省(区)、省会城市三个不同级别。

  1.2.3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北京青年报》和《京华时报》的雅典奥运报道主要策划人、编辑和部分前方记者进行了专访和电话采访。

  2 结果与分析

  2.1 奥运报道策划兴起的原因

  2.1,1 社会和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首先,新闻策划是时代的产物,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近几年新闻策划之所以在国内被明确提出和广泛采用,这有其产生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首先源于在新时期思想解放和国外新闻传播理论引进的浪潮冲击下,大陆新闻界对过去那种‘重视领导满意,忽视群众满意’的‘左’倾新闻操作模式的反拨,同时也是新闻改革进一步深化及90年代以来,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必然结果。”

  “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媒体没有广告及其他经营收入,只有靠国家大量的财政补贴才得以维系下去,他们偏重于关心报纸是否符合上面的要求,而较少去关心读者的需要。而新闻媒介一旦走向市场,受众就成了媒介的衣食父母。受众中心地位的认同,使新闻媒介从过去传者为主向受者为主的方向转型。”

  在激烈复杂的竞争中,报纸不得不对一些重大题材、热点问题进行系列的深度报道,发挥联合行动的整体优势,推出有轰动效应的精品文章、版面、栏目,有效地刺激受众的最强获知新闻欲和最佳兴奋点,最大限度地扩大报纸的市场占有率,这就需要报纸的新闻报道策划。同时,新学科、新科技、新知识,开阔了新闻工作者的视野,形成了新的审视角度,新的立意观念,新的创作思维,新的操作手段,加之新闻资源的充分运用,新闻报道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挥,也促使了新闻报道策划的产生和运行。“新闻报道策划不仅有了外部的环境,主观的要求,还有了操作的条件和基础。”奥运报道策划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新闻报道策划。

  2.1.2 媒介市场的竞争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使我国新闻媒介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国家对媒介的管理政策不断调整,将媒介逐步推向市场,要求其根据市场竞争规律实行企业化经营,自负盈亏,优胜劣汰;另一方面,新闻事业在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黄金发展时期之后,已经进入了“鼎盛”状态。进入市场经济,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比电子新闻带有更强的商品性,它必须经过市场买卖行为才能传到受众手中,于是,报纸早于其他传媒与市场机制接轨。报纸一断“皇粮”,财源只有到市场去寻找,从而形成媒介间十分壮观又空前激烈的竞争局面。”这种竞争不仅只发生在报业之间,而是发生在四种新闻媒介之间。它们的竞争首先反映在对受众的争夺上。其次,广告营业收入是新闻媒介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媒介之间的竞争也表现在对广告客户的争夺上。由于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同质化问题新闻大大增加,一张报纸70%的新闻相同变得司空见惯,要打破同质化竞争就是差异化,这就是策划的原动力,与众不同的新闻是报纸的一个增长点。报纸对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报道的竞争是空前的白热化。

  “新闻策划在奥运报道中的轰动效应日益被认识,它的重要性在实践中逐渐受到重视,更多的新闻媒体在奥运报道时拿起子新闻策划的武器,把加强新闻策划作为深化奥运报道改革的重要措施,作为提高报纸宣传艺术的有效途径。因而奥运报道策划的兴起也就成为必然趋势。”

  2.1.3 奥运会自身的发展 由于参加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虽然IOC表示要将参赛运动员人数控制在10 000人左右,但直到现在,参加奥运会运动员的数量仍在增加。

  “作为当代人类社会最有影响的国际运动之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能够穿越百年风雨,并在近十几年来,全球掀起“奥运会热”,除了特定历史背景、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外,大众传媒起到了十分重要而关键的推动和宣传作用。同时,奥运会也以它独有的文化魅力逐渐成为大众传媒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报纸对奥运报道进行策划成了必然。

  2.2 奥运报道策划的特征

  2.2.1 设计上的创新求异性 创新求异是奥运报道策划的灵魂,它常常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即策划时如何突出它的“新”和“异”。

  2.2.2 报道上的多样性 奥运会的报道策划不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方式上都具有多样性。从内容上讲:大致可以分为事件报道、赛事评论、资料背景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在报道形式上:早已突破只有文字或重文轻图的旧的报道模式,现在更注重使文稿、标题、照片、图表等要素在一定的组合装饰下,对读者视觉能形成较强的冲击。在报道方式上(图1)。

  2.2.3 操作上的群体选择性 四年一次的现代奥运会,越来越成为各大媒体综合实力的较量,为了能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上立稳脚跟,抓住更多的受众,在进行奥运报道策划时,从方案的提出到计划的实施,包括提出选题、设计方案、论证评估、筛选择优、采写、编辑制作等流程。它不再是某个记者或编辑的个人行为,而是媒体多部门的采编人员,即从总编辑、部主任到记者共同参与,共同协作的劳动产物,是全体采编人员共同智慧的结晶。

  为了使奥运报道策划达到预期的效果、媒体所有参与人员在策划运作流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有组织、有分工、有目的、有速度、有效率。“报纸媒介的各部门、各组织、编发环节的人员协同策划和实施奥运报道,不仅是新闻传播由人员聚合松散的古典传播模式向分工细密的社会化方向转型之使然,也

  是新闻传播实践主体对新闻事件从无为的受动型向有为的主动型衍变的要求。这也昭示着新闻传播从操作到观念的革命。”

  2.2.4 内容上的体育文化性 “奥运会中通常表现出三方面的文化,即奥林匹克文化,参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奥运会举办国家的文化,这三方面的内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呈现在奥运会的全球庆典中。”

  其中奥林匹克文化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非常强凋人文精神的奥林匹克格言等独特的符号标志;有极具教育价值的圣火接力、开闭幕式表演等等;有现代体育28个大项,300个小项的运动文化,这些内容都将呈现在奥运会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奥运会,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希望借奥运会这个全球的大舞台展示自己本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在各种活动和比赛中将把本民族的文化通过语言、服饰、宗教、行为和习惯等等表现出来。奥运会举办国家通过举办奥运会,会利用其所设计开展的各种活动充分展示举办国家的优秀文化。

  作为奥运报道的策划者和前方记者必须了解奥运会的文化性,才能在策划和采访中体现它不同于一般体育比赛的独特性。

  2.3 奥运报道策划的作用

  2.3.1 有利于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西方传播学中有“议程设置”的理论,它认为,每一时期社会上都有公共的讨沦话题,大众传媒由于传播的广泛性,迅捷性等特点,是促成某一话题提上公众讨论议程的主要角色,即传媒具有设置公共议程的功能。如果经常设置议程,那么该媒体就会成为公众讨论的倾向性场所,就能引导舆论潮流。而且意味着读者群不断扩大和巩固。而报纸对四年一次的奥运报道策划就是在设置公共讨论的议程,从而突出报纸的个性和特点,增强报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奥运会期间,奥运报道策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报纸在市场上的成败。报纸要想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兴趣和需求,充分体现报纸的社会效益和市场价值,就必须重视报纸的奥运报道策划。都想通过奥运报道策划来提升自身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3.2 有利于最大限度满足受众需求 经济改革和科技进步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发展与变化,受众的需求和兴趣也越来越多越广。面对奥运会同样的内容和题材,各报纸必须根据本报受众定位来进行报道策划。因为受众定位不同意味着策划的理念、重点和方向会有所不同。

  个体差异论认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民族、不同种族的受众有不同的精神需求,即使个体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相同,也会因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具有的知识水平、价值追求方面的不同,而对奥运新闻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精神需求层次。另一方面,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不同群体占主导地位的需要也会有所不同。80年代以前,人们关注奥运报道的结果;80年代以后,人们更喜欢了解奥运赛事的过程和比赛中所发生的一切内容。“奥运报道策划正是抓住了受众的这些特点与变化,针对受众需求的不同“出精品,上品位”,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受众支持,满足了受众的最大需求。”。

  另外,奥运报道策划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求近心理。“举世瞩目的悉尼奥运会期间,中国的报刊几乎家家推出了诸如奥运专刊、奥运特刊、奥运金版等特色产品,以满足读者需要,赢得读者关注。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特点就是奥运报道的地域特色。”

  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者阅读有四种心理,“包括求新心理、求真心理、求近心理和求短心理。”其中求近心理是指读者喜欢知道发生在自己周围,同自己有关的事情。这种求近心理影响着读秆对新闻的选择,也是读者自身直接或间接的需要。从新闻理论上说,这就是新闻的接近性;从新闻实践上说,这就是要求我们注意多发局部化和服务化的新闻。

  2.4 奥运报道策划的三个阶段 奥运报道策划有几个重点:“一是读者所关注的;二是同我们国家或是所在地区成绩有关的;三是金牌名次的角逐;四是新闻焦点人物;五是可能会出现的冷门。因此,奥运报道策划的赛前、赛中、赛后,就有不同的重点,需要提前制定出一个可以包容许多新闻的大框架。根据上述奥运报道的主要内容,其策划一般可分三个阶段,但有的报纸没有做赛后的报道策划,即赛后盘点。”

  2.4.1 赛前报道策划 赛前的报道策划之宗旨,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大赛前,要首先做资料的准备。资料包括日程、项目、参赛人数、人员分布情况、历届大赛的成绩比较、运动员个体情况、各国和各地区的备战情况,各国和各地区舆论关注的焦点和对大赛的预测,赛地天时地利人和等10个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大体上就可以明确哪一个项目、哪一个时间段、哪一个人物是报道的重点。从版面上说,就由此明确了每天“重炮”的发射点,使报道每天有热点,从纷繁的赛事中不断展示亮点。

  2.4.2 赛中报道策划 赛中的报道策划是新闻发生以后的考虑和安排。比如说,大赛爆出了冷门,如何报道?一个新记录诞生了,如何全方位表现?一个突发事件产生了,如何处理?上级有了新的报道精神,如何贯彻?这都是赛中策划要解决的问题。

  2.4.3 赛后报道策划 赛后报道策划主要是写出带有鲜明观点的总结性文章。大赛之后总会留下悬念、留下遗憾、留下问题、当然也铸造了辉煌、创造了经验、带来了希望。这些不仅是体育界关注的问题,媒体关注的热点,也是广大体育迷和读者所想了解的所想探讨的。所以,总结性的报道,从事实出发去探索究竟,这种类型的策划报道实例很多。

  概括言之,三个阶段策划的主旨就是赛前告诉读者关注什么,赛中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赛后告诉读者思考什么,使读者的视线和媒体的视线始终交织在一起。

  2.5 影响奥运报道策划的因素

  2.5.1 报纸的性质 报纸的性质是影响奥运报道策划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报纸的性质不同,它的受众定位就不同,因此,其奥运报道策划也会不同。其次,报纸性质不同,它的策划理念就会不同,周毅在“论新闻策划的本质特征”一文中指出:“策划包括三个层面,即浅层的行为层面、中层的思维层面、深层的文化理念层面。策划主体的文化差异也就决定了不同形式策划的本质。同样,新闻策划有新闻策划的三个层面。但是,这三个层面的策划中除了浅层的行为层面或中层的思维层面有共性之外,在文化理念层面就会显示其差异性,就会显示出不同的策划个性,这就是为什么报纸性质不同,即报纸的文化理念不同,在奥运会报道策划时就显示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2.5.2 策划者和记者的素质 奥运报道策划是一项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工作,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代奥运项目繁多,加之受众人数越来越多,需要越来越广,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因而各大报纸,尤其是影响较大的综合性报纸和体育专业性报纸,要求所属记者和编辑必须掌握丰富的奥运知识、报道项目和有关人员的历史、最新发展趋势、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动向,规则的演变、场地、器材的变化,甚至包括赛场背后的交易,以及举办国的

  风土人情等。因为奥运报道策划不仅具有专业性还具有文化性,这种文化性是指策划是一定文化道德理念的体现,是策划者智慧的源泉。由于策划者既是报道策划方案的判定者、也是报道策划方案的重要实施者。因此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以及在运作中必须具备的新闻职业道德要求等方面都直接影响着奥运报道策划的质量。

  2.5.3 经济因素对报道策划的影响 一个重要的报道策划要得以成功,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与人力、物力做保障。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即是时间和空间视野都极其广阔,所以对新闻传播手段和技术的要求也非夕日可比,靠一两个人,靠简单的纸笔和机器,已无法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取胜。“遇到像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报道,报道时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人员组合、交通保障、设备配置、财物支持,如此一切,都是影响报纸媒介奥运报道策划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鲜活的新闻,往往因为经济条件达不到而失之交臂,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2.6 《北京青年报》和《京华时报》2004年雅典奥运报道策划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之所以选择《北京青年报》和《京华时报》作为个案进行比较研究,是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报纸媒介对奥运报道策划的一般特点。其中《北京青年报》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与其它13省市14家媒体组成了奥运报道联合体,突破了单兵作战的传统,而《京华时报》尽管有些改进,但仍然延续着老的报道操作手段。虽然这两家报纸在奥运会报道策划方式上有些不同,《北京青年报》更具有开拓性,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京华时报》是现行大多数报纸采取的策划手段,但他们都在同一届奥运会报道策划中获得成功,因此,本论文选择它们作为个案研究很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力争通过这两家报纸奥运报道策划的比较,揭示我国大多数报纸进行奥运报道策划的一般规律。

  2.6.1 两报奥运报道策划的比较

  2.6.1.1 《北京青年报》奥运报道策划《北京青年报》的奥运报道联合体最主要的特点是:集中人力、物力,以更少的人、更少的物来办更大的事情。换句话说它相当于一个通讯社的意思,大家集中起来往一个平台上发稿,又共同从这个平台上拿稿子,所以各家报纸的新闻源都很丰富。联合体的宗旨是“更权威、更多角度、更具深度地报道奥运会,报道资源统筹、共享,实现媒体资源最有效整合;将新闻产品统一包装,联合招商,寻找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报道成本,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报道平台”。

  本次奥运报道策划主要以赛事为中心展开专访、评论和深度报道,找准深度与新闻性的契合点。报道总体上围绕两个层次展开:一是有中国队参加的比赛;二是有国际影响的大项。在前后方联动的机制保证下,新闻的制作、覆盖都将主要依靠后方编辑部,而前方记者的主要任务,将是寻找报道的“亮点”,确保每天有独家、“出彩”的新闻。

  《北京青年报》奥运报道策划包括四个部分:1)理念:《北京青年报》这次版面定位是“人文加快乐”。

  2)版面设置:以时间为区分界线,1版为封面版,突出封面效果,金牌榜、当日消息综述、导读;2版至8版为赛事版,具体设置是:2版至5版报道中国军团;6版至8版报道外国军团;9版至12版为看点版,具体设置是:9版是评论;10版是看点,即当日比赛重点;11版是家访,即奥运冲金选手家属采访;12版是图片;13版至16版为活动版,具体设置是:13版是北京本地新闻与奥运相关新闻;14版是与ynet合作奥运红人上网、金牌竞猜;15版和16版是车体彩绘。

  3)版式设计:色彩:赛前整版主色调是海蓝色,美术编辑的考虑是赛前应该是烂漫的爱琴海和橄榄蓝的颜色;比赛开始后主色调用的是红黄色,象征着竞技体育赛场的激烈。版面设计:左上角是雅典的标志卫城,右上角是现代的奥林匹克主体育场;版面文字排版设计为古奥运会跑道和门洞的拱行。另一个寓意是现代奥运会从雅典回到雅典。

  4)活动设计:28位北京顶级艺术家对28辆POLO汽车以人文、奥运和城市为主题进行“妆典”,28名艺术家和28辆汽车象征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艺术家们以各自不同视角的人文思考,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诠释自己对北京人文奥运这个面向国际社会的承诺的理解。

  2.6.1.2 《京华时报》奥运报道策划 《京华时报》的奥运特刊内容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新闻性:报纸重点报道运动员在电视镜头之外的备战及生活情况;二是体现文化性:报纸把奥运会新闻与希腊传说以及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尽其可能贴切地结合在一起;三是突出服务性:每天的电视转播情况、中国夺金情况,以及备战、伤病信息等,都将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广大读者。

  特刊操作方式:《京华时报》派出6名记者深入前线,紧密关注中国奥运军团的动态。除夺金现场外,还重点关注赛前准备、赛后总结、教练员作战方案、运动员心理调节等细节情况,为读者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资讯。

  后方,以本报体育编辑部成员为主,借其他部门强援之力组成新闻、活动和服务三大策划组,研究业务、制定工作计划,力争有条不紊、周密细致地完成此次奥运报道任务。

  此外,本报与新华社签订在北京地区的独家供稿协议,力争全方位地收集信息资源,报道力度前所未有。

  《京华时报》奥运报道策划包括四个部分:1)理念:《京华时报》在策划之初就把奥运特刊《神话纪》定位为“文化的和娱乐的”奥运。2)版面设置:共24个版。最具有特点的有以下几个版:2~3版:观战指南。本版主要体现其服务功能。内容主要是当天比赛的重点提示,并作简单分析。同时将介绍相关比赛项目的玩法及在北京的有关场馆;20版:洋枪洋调。这是一个英文版,也是服务版。主要内容包括神话故事、奥运人物、奥运口语、体育英语。3)版式设计:色彩:整版的主色调是希腊雕塑的古铜色和黑色。版面:左上角和右上角是非常对称的希腊雅典奥运会的会徽,在会徽下面是“神话纪”和五环。4)活动设计:“评选”所有参选的图片造型一律模仿希腊雕塑造型、或者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造型,这样就可以把活动与奥运结合起来。

  综观两家报纸的奥运报道策划,我们可以看出:

  1)报纸性质是影响策划的因素之一,《北京青年报》和《京华时报》都属于综合性日报,但受众定位不同,所以两报策划的理念不同。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社的经济实力直接影响奥运报道策划的准备工作、规模大小。在奥运报道策划的准备方面:《北京青年报》明显早于《京华时报》,因此,在抢占读者市场上《北京青年报》略胜一筹。在报道的规模上,“《北京青年报》的奥运报道联合体35名记者去前方,《京华时报》去前方的记者不到10入,所以在新闻源上,《京青年报》要丰富一些。

  3)在版面的服务性方面:《京华时报》要明显好于《北京青年报》。

  4)在活动设计方面:《京华时报》“评选”通过参选的图片造型模仿希腊雕塑造型、或者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造型,这样把活动与奥运结合起来,要比《北京青年报》的车体彩绘更吻合雅典奥运会的特色。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报纸在进行奥运报道策划时有以下几个步骤:(1)计划准备阶段。媒体提前要决定需派多少人参加报道;派谁去报道;哪些事件和哪些运动员需要重点报道;报道角度;图片、图表和互联网各自应扮演的角色;需要多少版面;报道在何时开始等。(2)售卖比赛(拉赞助)。奥运报道可以为广告客户提供特殊的机会,报纸媒介借此机会制作一份广告读物。该读物是一份奥运指南,指南中选取体育新闻事件精粹并且为读者提供详细的电视报道收视指南。

  (3)报道策划阶段:一般包括:确定特刊的理念;具体的版面设置;版式设计等。

  3 结 论

  运动会报道篇7

  [摘要]:

  本文以北京奥运会期间《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的奥运报道作为研究样本,借两家不处于奥运会主办城市、风格各异而又同为“老字号”的晚报的表现,来总结分析晚报在竞技类体育报道中的优势和不足,希望引发晚报后奥运时代体育报道的思考。

  对于体育赛事来说,电视在网络出现以前的大众传播媒介拥有绝对的优势,它既能以现场直播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体育报道的时效性要求,又能利用声音与画面结合的手段来满足受众的观赏性要求。这些都是广播和报纸所不能比拟的地方。刚刚结束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在很多方面成为了载入史册的“第一次”,不仅是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想的辉煌绽放,也是一次难得的媒体盛宴,更是网络及新媒体全面介入奥运报道的首次尝试。那么,对于报纸,尤其是在午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晚报来说,在竞技类体育赛事的报道上是不是完全没有优势可言?是不是很难有大作为呢?本文选取了《新民晚报》、《羊城晚报》两份同发行地区均不在北京,却都属于中华“老字号”的晚报进行分析研究,综合两家报纸在本届奥运报道中的表现,分析晚报在竞技类体育报道中的优势和不足。

  一.《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在本届奥运报道中的报道特色分析

  作为不同流派的晚报的代表,《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在奥运报道中既有某部分的交集,又充分展现了各自的特点。

  首先,两份报纸均推出特刊,对奥运进行了强有力的报道

  其实,早在奥运开幕前,《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就各自推出特刊,进行预热报道。奥运期间,《新民晚报》每日推出16版的《新奥运》专刊,将头版和末版连接变为通版,显得整体性强又豪放大气。《羊城晚报》每日从a9至a18或a19版,以10余版的版面对奥运进行报道,大标题配以大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现世界给予中国的《北京时间》。

  内容上,两份报纸都结合读者专门化的信息需求,将奥运新闻组合在一起,专刊专版对奥运赛事、焦点人物、赛场内外做了详尽充分的解读,甚至初具小型专业体育报纸的规模,以独具特色的渠道形式锁定了本地读者的目光与阅读途径。《新民晚报》在设置了《热点关注》、《赛场直击》专版来报道最新进行的赛事和现场情况,也开辟了《五环夜话》、《五环视点》、《八面来风》等版面对赛场外进行透视。《羊城晚报》开辟了《赛事前瞻》、《金牌前瞻》的专版,其余的版面虽未命名,内容却包罗万象,非常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奥运报道中,作为新媒体代表的网络媒体也成为了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在《新民晚报》开辟的专版中,每日推出一个名为《今日网议》的整版,从搜狐社区、腾讯体育、新浪奥运等门户网站搜取一些短小有趣的奥运花絮新闻,如8月12日的《晶霞悄悄话透露大秘密 拿不到金牌会怎样?》;8月17日的《奥运练兵,减压秘笈》……此外,奥运冠军们的博客也成为《今日网议》的内容之一,如8月15日杨威在其搜狐博客上发表的:《真正的胜利属于我!》,8月18日,周凯写于其腾讯博客的《我比出了四川人的精神》等。报纸登载源自网络的信息,也是本届奥运会的一个首次尝试。

  其次,大量特派记者现场采访,形成各家报纸特有的“独家新闻”

  本届的奥运报道,从《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的奥运特刊来看,“特派记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新华社”的字样不再反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符合晚报文字风格、符合当地文化特色和读者需求,各家媒体各辟蹊径进行的独家报道。以《新民晚报》为例,从北京赛场发回的报道中,90%以上的新闻均为特派记者采写。8月18日的《新奥运》专刊,赛场内的新闻中,有26条为特派记者从一线发回,一条为驻京记者发回,仅有一幅图片使用了新华社的版本。《羊城晚报》的报道里也是前后方记者联动,特派记者“本报北京专电”和后方记者的报道构成了整个奥运报道中的主要部分。

  除发回现场报道外,《新民晚报》还为特派记者开辟了专栏,如每日刊出的《燕山秋语》、《兴奋点》,都是以特派记者的名字命名,由记者们围绕与奥运相关的点滴,快笔写就的小时评。个性突出,色彩明快。这些小板块,成就了《新民晚报》的独家,而这种“媒体在场”的做法,也成为地方性媒体与全国性媒体抗衡和角力的一种手段,成为报纸竞争和自我营销的有力武器,也成为奥运期间报纸吸引和约会读者的重要筹码。

  第三,奥运相关新闻在其他版面时有出现,充分进行议程设置

  除了专刊专版,奥运期间的《羊城晚报》和《新民晚报》理所当然地让奥运新闻占据了要闻版的大部分版面。《羊城晚报》除在《北京时间》开辟金牌榜外,还在头版的显要位置登载每日所产生的金牌数,以及当日中国军团冲金点以及每日必看之战。此外,头版的导读也多是关于奥运的内容。以8月13日的《羊城晚报》头版为例,头版的七条导读,有六条将读者引向了奥运特刊的版面。《新民晚报》的头版也成为奥运报道的重要阵地,从表一可见,在8月8日至8月25日的《新民晚报》中,头版每日刊出奥运新闻图片至少一幅,以奥运新闻为头条的天数为12天,占总数的67%,奥运新闻总数为43条,占头版的59%。

  日期 头版新闻条数 头版奥运新闻条数 奥运新闻是否为头条 图片数量 8月8日 4 4 是 1 8月9日 4 4 是 3 8月10日 1 1 是 1 8月11日 5 3 否 1 8月12日 4 2 是 1 8月13日 5 1 否 1 8月14日 4 3 是 2 8月15日 5 3 否 1 8月16日 5 2 否 1 8月17日 4 1 是 2 8月18日 4 2 是 1 8月19日 2 2 是 1 8月20日 4 3 否 1 8月21日 5 1 否 1 8月22日 4 2 是 1 8月23日 6 5 是 1 8月24日 3 3 是 1 8月25日 4 1 是 1

  (表一)

  此外,在除要闻版的其他版面,也可见与奥运相关的报道。如《评论·综合》版每日的《志愿者日记》,8月13日a16版的《“甲骨迷”韩志强 甲骨文赞奥运》,8月14日a14版《最标准的笑是露七颗半牙齿——奥运礼仪小姐背后的故事》等;此外,与奥运相关的科技、环保、健康、心理文章都不时见报,这样的报道框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奥运磁场”,对读者进行了成功并且充分的“议程设置”。

  第四,地方特色明显,识别性强

  地处纸媒竞争异常激烈的广州,《羊城晚报》采用的现代风格的版式设计已经成为其标志之一。全模块,大图片,大标题,让读者过目不忘。以8月11日的头版为例,一幅男篮比赛的大幅图片在头版的中央占据了大约半个版的位置,加上右栏的导读栏:四个标题,四幅图片,整个头版的文字仅百余字,而图片却达到了8幅。特刊也是一样,图片大且位置显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而受到海派文化的浸染,《新民晚报》不论从版式、编排到文字、色彩,都仿若一位优雅的“大家闺秀”,版面干净、紧凑,图片大小适中。本次奥运报道推出的《新奥运》特刊,将头版和末版打通,辅以绿色镶边、内有祥云图案花纹的边框线,加上色彩明快的照片,整个版面让人眼前一亮。在内页中,彩色版面和黑白版面交替出现,重点突出。

  在内容上,两报对于本地的“奥运军团”都给予了特别关注,充分演绎了接近性原则。上海选手刘子歌夺取游泳首金后,8月14日的《新民晚报》总共刊发了6条与之相关的新闻与3幅图片,几乎占尽两个版,包括:《刘子歌!上海选手勇夺游泳首金》、《赛前平静,爸爸说“都可以接受” 赛后激动,妈妈“一句话讲不出”》、《俞正声韩正等对刘子歌取得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好眼光引来金凤凰——上海游泳队引进刘子歌的故事》、《水立方上午成中国小花梦幻剧场》及《意料之外的金牌,意料之中的收获》。作为“上海骄傲”的刘翔是本届奥运会最大的看点之一,其指导老师孙海平也在《新奥运》中开辟了一个专栏,介绍刘翔的赛前准备情况。《羊城晚报》也特别突出广州健儿的优异表现。奥运第一天,《羊城晚报》8月9日的头版采取了大通版的形式,除了用巨幅照片表现开幕式的盛况之外,头版最醒目的位置即抢先报道了《广州妹陈夔霞举起中国第一金》,同时金牌榜也详细介绍了广东选手陈夔霞的夺金成绩。赛程近半时,8月16日的《羊城晚报》头条推出《广东还有11冲金夺牌点》,以这样的方式让读者不仅为“中国军团”加油,更为“广东军团”加油。

  第五,与读者进行互动传播,产生心理共振

  与读者互动的意识在现今的纸媒中越来越强,本届奥运会的报道,两家晚报都开辟了与读者互动的板块,《羊城晚报》的网络奥运栏目集结网友的言论,《新民晚报》开放论坛、开通热线,激发读者的参与热情,促使读者亲身体验和投入到奥运报道中来,将自己的注意力与情感资源支付给报纸。

  二.从本届奥运报道看晚报类媒体在竞技类体育报道中的优势

  由上述的特色分析可见,《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在本届奥运会这样短兵相接的比拼中,作为众多非主办城市的地方综合类报纸,依然交出了完满的功课。虽然就时效性而言,晚报类媒体无力与电视、广播、新媒体一争先后,甚至由于下午出报的时间差,前日新闻也比晨报、都市报迟到半天到达读者的手中。但是,当读者看完比赛依然涌向报摊时,我们应该了解,人们也希望了解镜头外的信息,也希望再次品味那些瞬间的永恒。鉴于此,只要找准定位,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使在竞技类体育报道中,晚报类媒体依旧具有自己的优势,大有可为。

  (一)?深度报道拥有广大读者群

  一般说来,受众比较容易从广播、电视、网络上获知比赛结果,还可通过直播观看比赛,但对赛前运动员的状况、比赛获胜或失败的原因等情况了解甚少,这就为报纸深度报道提供了空间。赛场之外还有很多精彩故事值得呈现,奥运报道展现的是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而不是对比赛本身的简单展示。一些深入的挖掘,如“背后”、“幕后”或“侧记”式的报道,正是报纸与电视广播等相比的相对优势。另外,对于运动员内心世界的探究,对于体育比赛中所体现出来的拼搏精神、人文精神,也是报纸扬长避短的重要手段。本届奥运报道中,《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都在深度报道上下足了功夫,推出了多篇可读性强的报道。如:《扬眉剑出鞘,仲满震江湖》,《活着,就是一种幸福——记两名伊拉克赛艇选手在北京的奥运之旅》等。

  此外,数据资料的运用也是报纸体育报道的特长之一。由于报纸具有良好的保存性,能给读者充分时间阅读,因此数据也能带来充分的信息含量。除了列出每日的金牌榜外,《羊城晚报》还列出每日产生的金牌数,也开辟表格,列出金牌获得者、获得项目以及代表团,清晰明了。

  (二)?当日赛事造就晚报的核心竞争力

  关于晚报在竞技类体育报道中的核心优势,恐怕每家晚报在对本届奥运会进行报道策划和定位时都曾进行过反复权衡。与都市报、日报等早报相比,晚报由于走上报摊的时间晚而具有一定的劣势。但是,对于当日赛事的评点以及每日上午的赛事报道,晚报却能够走在领先位置。如《羊城晚报》关于陈夔霞夺取首金的报道,由于是中国队拿下的第一枚金牌,所以其抢发意义重大。再如上海选手刘子歌首夺游泳金牌后,《新民晚报》在当日头版及特刊中对此进行的深入详尽的报道,加上刘子歌是上海运动员的身份,此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在时间上成功争先。

  此外,晚报在专业程度上、在对于资深体育迷的服务上不及专业报,专业报容易在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及生活上出彩,而晚报在这方面不具优势。但是对于运动员的家人、朋友的关注,对于运动员成长历程的关注,在贴近大众百姓方面,晚报却有着竞争优势。很多晚报的老读者将报纸作为工作结束后的一份重要的休闲活动,这样贴近百姓的视角也是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的。

  (三)?言论和专栏吸引读者

  同其他媒体相比,报纸的言论也是其特长之一。观点的多元汇集,表现了报纸理性和成熟的一面,也可避免轰轰烈烈的奥运报道成为不负责任、没有理性的炒作。只要善于利用这种优势,晚报就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优势栏目,也容易形成自己的独家。在本届的奥运报道中,《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都非常重视言论的作用,除了在时评版经常见到与奥运主题相关的评论外,特刊里一些小言论也相映成趣。此外,曾经夺得金牌的运动员或教练员等专业人士的小言论也是一个良好的创意。所谓专业人做专业事,他们的文字,不仅更加客观、专业、权威,而且他们的出现实现了和运动员的“零距离”。

  《新民晚报》在本届奥运会报道中,还请一些专业人士开了专栏,例如刘翔的教练孙海平的《海平专栏》,每日四五百字,介绍刘翔的备战及身体状况,刘翔因伤退赛后,孙海平也在专栏里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受到很大的关注。《羊城晚报》开辟了一个明星博客的栏目,每日选登几篇影视明星或体育明星的博客,和读者分享他们对于比赛或是奥运相关主题的感受……这些都构成了报纸的独家,成为报纸吸引读者的法宝。

  三.晚报类媒体在本届奥运报道中的不足

  第一,信息量和读者需求存在差距

  虽然本届奥运报道各家报纸媒体都做了大量准备,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受众争夺,提供的信息量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和受众的期待相比,还是存在差距。例如,赛前普遍关注有望冲击金牌的选手,重点关注中国的参赛选手,对于一些较为冷门的赛事以及其他运动员的关注度不够。甚至对于某些夺金运动员的介绍也不够详尽,给读者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在这方面,网络报道的表现较为出色。同时,对某些中国选手无望夺牌的项目的淡化也是一种缺乏全球奥运视角的表现。奥运是世界的,在奥运会的传播报道上,一方面要激发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应以一个全球的、世界的视角,表现对全世界人民和运动员的友谊,展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文明进步,实践奥林匹克宗旨与理想的面貌。

  虽然晚报对于每天进行的众多赛事的报道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在现今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非中国”的元素,也许会成为一种独辟蹊径的视角,从而增强竞争力。

  运动会报道篇8

  多媒体组合报道

  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覆盖的人群将远远超过美国。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让移动互联网呈现爆炸式发展。即将召开的伦敦奥运会,由于举办地区与国内有较大的时差,难免会导致广大体育爱好者无法及时收看赛事直播,或者无法及时了解赛事进展的情况,而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恰好就是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快速提供内容资讯的要求。

  移动互联的兴起,改变了体育爱好者的观看模式,由此,也就对新闻播报的形式和新闻媒体提出了新需求。众所周知,与奥运赛事相关的报道对时效要求很高。为了让广大体育爱好者在第一时间,更快、更好地收看伦敦奥运会,新华社将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利用多终端、多媒体、多业态形式承担大量奥运报道工作。其中除了传统的网络报道外,新华社还将利用微博、SNS等新媒体形态满足奥运报道业务的需求。

  升级硬件平台

  运动会报道篇9

  摘 要: 我国的体育新闻有着与生俱来的复杂性和局限性,同西方媒体强盛的体育新闻报道态势相比,同西方体育新闻的专业水平相比,我国的体育新闻既有自己的特色,也存在的不足。本文力求清晰认识中西方体育新闻报道的不同和各自优劣,从而研究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特色和存在的不足,可以促进我国体育新闻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体育新闻、报道、差异

  体育新闻是对人类的体育运动、健身活动及相关信息进行的一种报道。体育运动的竞争性、超越自我性、审美性以及广泛兴趣性、普及性等,使体育新闻报道成为广大群众的重要精神食粮之一,同时体育新闻对培养体育爱好者和体育新闻受众,传播体育文化和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们体育新闻报道的发展十分迅速,那么与报道模式已日趋成熟的西方媒体相比,存在哪些差异呢?

  一、中西体育新闻在报道理念上的差异

  西方经历多次新闻观念的嬗变,到今天特别强调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要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客观性原则,“只报道事实不发表意见”。西方注重个体意识,赞扬并鼓励竞争,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为荣,体育经济带来的对金钱的追求毫无遮掩成为正当的目标,在体育新闻报道中通常用充满羡慕与肯定的语气报道通过竞争角逐获得高额奖金,强调个人主义。

  中国体育新闻报道理念:注重宣传与舆论引导中国体育新闻报道理念受我国新闻事业整体性质的影响,体育部门与各级新闻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制订了比较完备的体育新闻报道政策。这些体育新闻报道政策反映在体育报道中便是注入了一些宣传的要素,不仅影响记者是否报道某一新闻,而且影响记者报道新闻的框架与角度。中国体育新闻报道以重要性为核心价值要素,强调团队意识,注重对舆论的引导作用。

  二、中西体育新闻在报道题材上的差异

  在报道题材上,西方的体育新闻报道会尽力将报道范围扩大。美国新闻学教授梅尔文・门彻认为作为一个体育记者要撰写:赛事报道;人物小传;非法的和不适当的活动;其他:选手选拔、薪水、私生活以及回忆。另外“今天的体育记者远不止于叙述一番运动赛事,他们报道劳工协议、大学体育运动的商业化以及有时候它的腐败、运动员的场下活动与他们的私生活”。①

  西方体育新闻记者会报道与金钱相关的新闻以帮助读者了解比赛之外的商业运作。而国内的体育报道大多着力于将赛果第一时间报道给受众,比较重的笔墨送给了场上的激烈赛况,运动员的奋勇拼搏,以及比赛成绩对我国该运动发展的刺激,对于运动员所获奖金等细节更是所谈甚少。

  三、中西方体育新闻在报道技巧上的差异

  无论从结构、手法等多方面综合来看,中西方的体育新闻报道也有着显著的差异,他们各有特色,而且存在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中国体育新闻重宏观陈述而西方体育新闻重微观表现;西方体育新闻报道更加富于技巧变化。中国体育新闻,特别是重大赛事,往往从整体入手,从宏观角度作理性陈述;而西方体育新闻重表现而非陈述,往往从个体的(或局部的)特征入手,注重个体的差异特征分析比较。如两届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中西方通讯社变表现出明显不同。中方媒介绍运动员入场时,往往要介绍该国运动队的历史成绩,擅长项目,明星队员。

  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运动员入场时,BBC的解说员极尽其调侃功利,以小见大,用诙谐的语言将各国特点生动描述,并且对运动队的描述不止限于体育方面,这种被网友戏称为“吐槽式”的解说词很快走红。冰岛队:“冰岛的运动员来了。这次他们那个名字很长的火山没有爆发。所以他们按时来到伦敦了。祝贺他们。” 多米尼加:“接下来是多米尼加队。绝美的岛屿,绝美的国度啊!就像他们自己国歌里唱的一样。可是他们的奥运代表团只有2个人哦。 ” 朝鲜:“希望我们今晚用对了国旗……”此前在25日朝鲜与哥伦比亚的女足小组赛中,比赛开始前组委会通过大屏幕介绍双方球员时,错将韩国国旗显示在朝鲜球员的照片旁边。这一失误让朝鲜队震怒,球队一度拒绝参加比赛。毛利坦尼亚:“要是拿金牌了运动员不唱国歌也没事,他们国歌没歌词!”中国:“他们的旗手,太!高!了!中国一直有篮球运动员做旗手的传统,中国的刘翔之前退赛了,希望这届他好运吧! ”当然,BBC也忍不住低声猜测:“不知道他们把我们的开幕式和他们自己的对比以后怎么想?”②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新闻报道的发展,中国体育报道吸取了其他新闻报道的长处,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受报道理念和报道内容选择的制约,整体上看仍然多是平铺直叙。就单个报道文本而言,表现手法还不是很丰富,特别还不能像西方体育新闻那样富于技巧变化。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中西方媒体各自对中国男子篮球队领军人物姚明的两则人物访谈,从这种新闻体裁上也可以看出中西方体育新闻报道在技巧上的不同。这两篇对同一主人公的访谈上,中国新浪体育还是侧重于挖掘人物的价值信息,从采访的内容来看,主导性的问题占了大多数,对数据都进行了淡化处理,娱乐色彩较浓。而华尔街日报重视并超越数据,人物访谈也是结合罗列数据和分析报告来展开,问题的形式也比较多元化,间接引用的部分依旧使用的很频繁,更关注的是该体育行业素质本身的专业性。

  四、结语

  今年来我国的体育新闻事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通过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后,又一大批优秀的体育工作者涌现出来,但是与起步早,发展成熟的西方体育新闻事业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分析和深入研究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特点,以及比较和西方体育新闻报道的差异性,都是为了优化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新闻,为我国的体育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希望我国的体育新闻报道能够走更加专业化的道路,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对体育新闻的需要,进而推动我国整个新闻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2] 毕雪、梅贾静,《体育新闻学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7年。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3] 郭卫红,梦八胜西班牙成功夺金美男篮时隔八年完成救赎[N],北京体育报, 2008年8月24日。

  [4] W .J. 马丁《信息社会》[ 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2年。

  [5] 叶家宝,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

  注解

  运动会报道篇10

  一、从深度竞争到角度竞争

  体育报道的这种人性化转型,与受众对体育报道需求的多样化转变有关。进入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时代,纸媒的信息传播,已经远远落后于网络。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几大门户网站争夺的制高点,就是报道中国代表团每一枚金牌的出炉时间,而胜负只在几秒钟之间。所以,对于在信息传递速度上已经彻底丧失竞争力的纸媒来说,从深度上挖掘新闻,成为竞争的核心。

  竞争深度,关键是角度。从新闻角度上来说,如何挖掘新闻人物背后的故事,将人物更加饱满地呈现出来,用人性的光辉感染受众,便是综合性运动会中纸媒竞争的关键。以楚天都市报对本届亚运会的报道为例,该报对韩国准妈妈射击冠军的报道,便是呈现人性美的表率之作。对于这样一个新闻人物,记者如何挖掘她怀孕参赛的初衷、动力,怀孕参赛是否会有影响,有哪些影响,以及她背后更多故事的呈现,都是让这篇报道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除了所谓线索的公共信息之外(“妈妈级冠军”就是记者的“公共资源”),如何近距离接触到话题人物,对其进行深度采访和解读,是体育报道人性化的又一课题。像楚天都市报在本届亚运会上走近霍启刚、潘晓婷等明星人物,与他们的零距离对话,便是一种私有资源。如何创造并利用好这种私有资源,在报道上独树一帜,尽可能地挖掘其他媒体挖掘不到的新闻事件,或该人物对某个话题的独家解读,是纸媒在新闻大战中取得突破的又一利器。

  在金牌轰炸的综合性运动会上,展现人性美,也更加符合奥运精神:“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二、从聚焦大明星到写好“小人物”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做好了对赛场内外的体育大明星的报道,只是整个亚运报道成功的一半。与往届亚运会甚至奥运会相比,广州亚运会上出现的一个特殊团体――业余运动员,成为本届亚运会报道人性化的一个亮点,也是以后的体育报道值得借鉴和发扬的地方――从聚焦大明星到写好“小人物”。

  与大明星相比,亚运小人物运动员身上的“亲民色彩”更浓,因为也许他“就是你身边的一个普通朋友”,他的身上有着每一个热爱体育但竞技水平并不是那样出色的人的影子。比如,本报分几次推出的业余运动员的报道,有从战火中走出来的阿富汗运动员,他们的板球队以1分之差负于孟加拉而憾失金牌,但在他们心中,一块银牌,甚至能够来到中国参加亚运会,就是一种幸福。在这样的背景下,去挖掘他们背后故事,如他们在国内“边训练边躲炸弹”的情况,他们每月45美元的生活情况等,都是极具人文关怀和人性美的新闻。

  除此之外,像日本男护士们组成的龙舟队、日本僧人马术选手以及中国女子藤球队中的三位妈妈,都通过深入他们的生活和训练,展现出亚运大家庭中的“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故事,比连篇累牍地讲大道理,或许更能让读者了解体育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意义。

  从聚焦大明星,到写好“小人物”,能够凸显都市报类媒体贴近普通民众的特点,也能够起到推广全民健身的效果:亚运小人物的生活与训练已经说明,体育不分强弱,只要热爱,就能拥有。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三、从“竞技精神”到“人文光辉”

  从以赛事为中心,转向以人物为中心,不仅仅是因为体育比赛的核心是人,更是因为运动员在赛前、赛中以及赛后的各种表现,构成了新闻的全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人性”为核心的体育报道,正在从强调“竞技精神”,转向“人文光辉”。

  11月16日,香港自行车女运动员黄蕴瑶在比赛中出现撞车事故,现场被撞得肋骨断裂。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黄蕴瑶依然将比赛完成,并最终夺取银牌。赛后黄蕴瑶痛哭流涕,相信这泪水中既有受伤的疼痛,也有拿到银牌的欣慰。赛后关于她如何在受如此重伤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比赛并获得亚军,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而本报关于黄蕴瑶的报道,也着力将她从“竞技”概念中抽离出来,聚焦到她的个性和背景,以此揭示这样一个顽强女性的另一面,体现一种“人性光辉”。

运动会报道十篇

运动会报道十篇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